产品详情
青铜三足鼎(公元前8世纪),奥林匹亚考古博物收藏。发现于奥林匹亚遗址,学者估测其为奥林匹亚赛会的祭器,曾作为体育竞技中的奖品颁发给优胜者。在同一时期的我国,青铜鼎也是重要礼器。由此可以看出东西方文明对同类器物的类似注重程度。
“阿伽门农金面具”19世纪复制品(原件制造于公元前16世纪下半叶),原件藏于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,复制品藏于迈锡尼考古博物馆。面具的发现者以为面具主人为阿伽门农;后经学者考证,面具归于一位迈锡尼国王。
多立克柱式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,柱身较为粗大、凝重、雄壮,具有凹槽或外表非常润滑,一般没有底座。代表性神庙:雅典的帕特农神庙。
伊奥尼亚柱式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中叶,一般竖在一个基座上,柱头由一对标志性的涡形装修置于柱帽之上。代表性神庙:雅典的雅典娜成功神庙。
科林斯柱式起源于古典时代晚期(公元前5世纪末至前4世纪)。柱头以茛苕作装修,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。代表性神庙:雅典的奥林匹亚宙斯神庙。
展览中陈列了我国河北邺城出土的十六国时期(公元304年至439年)凹棱柱残件,有学者觉得,这种我国柱式或许遭到古希腊罗马柱式启示。
“希腊人——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”展正在首都博物馆举行。展览分为“爱琴文明”“城邦鼓起”“古典时代”“文明远播”四部分,展品时代从公元前5800年至公元前1世纪,包括古希腊文明各个时期,生动展示古希腊文明的文明面貌和文明效果。本展览为首都博物馆“世界文明沟通互鉴”系列展之一,将继续至5月18日。